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喜生 實習生/劉益 通訊員/李志潔)近日來廣州連降暴雨,不少河涌在雨季里難以起到排澇作用,究其原因是這些河涌大多成為斷頭涌。記者瞭解到,廣州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周立東曾提起“打通斷頭涌”的聯名提案,他建議廣州要一涌一策治理斷頭涌。記者瞭解到,廣州市水務局已經成立了專門小組負責實施該提案。
  現狀斷頭涌不通,排澇治污成頑疾
  “亞運”以來,廣州治水雖取得一定成效,但與全市人民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市民對河涌水質不滿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解決好斷頭涌的問題。
  據統計,廣州有河涌1338條,總長4788.32公里。周立東的調研發現,在快速的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廣州眾多河涌或填埋,或截斷,許多河涌成了斷頭涌。如黃埔區的烏涌,歷史上曾與相鄰的文涌、三戽涌、珠江涌相互連通,而隨著廣州城市化的發展,這一連通道被堵死,形成了斷頭涌,影響了涌與涌之間的循環流通。
  類似情況的還有長洲島的新擔涌,1963年興建黃埔造船廠將新擔涌攔腰截斷填埋了約450米長的水道,從此長洲灣成了死水灣,長洲灣整體自然環境大受影響,水環境更受到嚴重破壞(2008年投資約3000萬元,復通河道)。
  周立東稱,廣州斷頭涌帶來的最大影響便是水質污染,河道堵塞導致水體變黑變臭。而目前廣州污水收集率在30%-40%,主要原因在於污水收集難度太大,污水管網的覆蓋面過小。
  周立東通過調研還發現,廣州存在大量已無“活水”的斷頭涌,有部分城中村附近的斷頭涌雖有污水管網規劃,但由於多在河涌下流進行處理,而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從上流便開始污染水質,因此要治理全流域的河涌水質,上流治理才是根本。
  周立東稱,最近廣州降雨量非常大,斷頭涌如果得以疏通,對排澇同樣有輔助作用。由於現在城市化建設,市區中大量水泥硬鋪地,導致降雨難以通過自然方法滲透到地下。
  建議利用珠江潮汐水濟涌清淤
  周立東告訴記者:“廣州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設河涌兩岸,可是修得再漂亮,也很少人去享用。”他分析到,問題的關鍵在於兩岸的建設雖然做好了,可河涌的水質並沒有太大變化,並且大多發黑髮臭,所以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治。
  周立東稱,他在廣州兩會期間的“打通斷頭涌”提案原本是針對黃埔區的河涌治理,但是他的建議得到了廣州市水務局的極大重視,水務局建議提案從廣州的全局著手進行調研。為此,市水務局專為提案實施成立了小組,先後召開了兩次斷頭涌治理的座談會。
  記者從周立東處瞭解到,他認為廣州治理斷水涌必須因地制宜,堅持一涌一策,原因在於廣州河涌眾多,斷頭涌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
  近年來,廣州市、區就引珠江水濟涌的工作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如獵德涌、車陂涌、沙河涌三涌補水項目,這個項目試驗,為引珠江水濟涌進行了探索。提案建議有關部門組織力量專門就引珠江水濟涌,改善河涌的水環境的問題進行研究。用引珠江水濟涌的手段,來打通斷頭涌實現相關涌與涌連通的路徑,以此改善廣州河涌的水環境。
  廣州珠江流域多處於潮感區,多年平均高潮位處於1.9m~2.1m(珠基高程)之間。周立東建議,河涌利用自然潮汐引水形成雙向流動的水流效果,通過水閘控制改變河涌的雙向流為單向流,並對河涌按設計比降進行合理清淤。
  周立東建議利用珠江潮汐水濟涌以黃埔區烏涌作為試點項目,打通烏涌與三戽涌、珠江涌和文涌的連接,利用珠江潮汐水濟涌,改善三戽涌、珠江涌和文涌的水環境。
  周立東還非常看好建人工湖蓄水濟涌。他說,在海珠區海珠湖引水補水工程實施後,有效地改善了連通海珠湖周邊河涌的水質。因此在石井河上游修建白雲湖,通過白雲湖調度為石井河補水可以明顯地剋服斷頭涌缺乏活水的弊端。  (原標題:打通斷頭涌 排澇治污兩不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z59nzgjq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