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三論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
      破解中國的問題要靠發展,解決民族問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也在發展。這是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福祉所系、心愿所在,也是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在民族工作中的具體體現。
      確保民族地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重要講話中,辯證分析了民族地區發展與國家發展的密切聯繫,深刻總結了民族地區的發展現狀,科學指出了民族地區的發展目標,對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立足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緊緊圍繞團結和進步兩大任務,始終把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融會貫通,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歷史充分證明,緊緊抓住發展這條主線,是實現民族地區和平穩定的根本保證,也是不斷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重要保證。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大動力。各個民族在分佈上交錯雜居,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站在歷史新起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離不開民族地區在內廣大後發地區的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人民的夢,是包括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幹部群眾在內的全民族的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離不開東、中、西部廣大地區的共同繁榮發展。民族地區的發展與國家發展、民族未來息息相關、休戚與共。
      由於歷史等原因,民族地區多屬我國的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和短板。總體上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令人鼓舞,但面臨的困難挑戰仍然突出:經濟增速快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仍在拉大;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但自我發展能力仍然薄弱;社會事業全面推進,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仍然較低;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但發展面臨的生態制約仍然明顯。這些現實情況,決定了全國同步進入小康不等於進入同一水平的小康。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從實際出發,做到因地制宜,不喊脫離實際的口號,不定好高騖遠的目標,扎扎實實工作,讓發展蹄疾而步穩。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民族地區發展,需要緊貼民生。千方百計解決民族地區群眾的就業,想方設法抓好特困群體的生活,下大力氣辦好教育,一步一個腳印地建好基礎設施,多辦順民心、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不斷改善民族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讓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地區的發展離不開全國人民的支持。以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為契機,用好國家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扶持政策,用活國家對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生態保護區等差別化的區域政策,發揮好中央、發達地區、民族地區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優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等體制機制,充分釋放政策動力,大力挖掘內生潛力,就能有效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不斷增強民族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
      實現民族地區全面小康,才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傳承中華民族大家庭守望相助的光榮傳統,發揮全國一盤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始終圍繞著促進民族大團結、推動民族大發展凝神聚力、真抓實幹,就一定能推動民族地區不斷取得跨越式發展,早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原標題: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z59nzgjq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